思维策略网 > > 思维视频 > “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是怎样的

“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是怎样的

来源:https://www.sivi8.com 时间:2024-04-2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是怎样的

现在的“思维碰撞”课堂主要还是以“问题——寻证——交流(反馈)——归纳”为单位程序的教学方式,随着评价制度的变革和教师整合能力的提升,理想的“思维碰撞”课堂将是以“主题——探究(对话)——成果(表现)——反馈”为单位程序的教学方式,即在主题(项目、任务)引领下,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的开展活动,产出过程性思维成果,进而交流反馈,让学生于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

“思维碰撞”课堂不拘泥于教学流程和环节的改造和变动,而是立足课堂文化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碰撞”课堂追求“一科一摸”,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法,但“思维碰撞”课堂不是放任自流,需谨记“没有固定流程,但有基本节奏;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基本方法”。

“思维碰撞”(单位)问题解决基本流程

1、提出主问题或任务

2、分步活动探究(活动设计方法:问题分解后的学习小任务 + 组织形式 + 活动方法)(组织形式:独立学习、互助帮扶、小组交流、班级对话)(活动方法:符合学科思维特征的听说读写做、辨析论证归纳……)(注意:活动情境性)

3、突出交互反馈(应答—再反馈:诞生精彩观念和生生对话)(小组学习和班级对话都要追求不同观点的呈现和论辩)

4、归纳梳理提升(主要是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诞生“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

精彩的碰撞怎样出现?

(1)老师抛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2)询问学生“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或不同观点……”,启动对话;

(3)教师善于倾听和等待,把学生不同意见公示于众;

(4)征询并让学生陈述不同观点的不同依据(可以口头表达和板书演示);(5)教师梳理学生观点、依据,归纳提升,得出结论(这是老师的真功夫,也是课堂高度的标尺)

二、请老师们思考一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图形与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这次课标修订中变化比较多的内容,在我们的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们的教师还是方法多多的。但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由于是从原来的“一维到三维”认识模式,改变为从“三维到一维”认识顺序的,我们一下子不知如何教了,这次修改又增加了几何直观,让我觉得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任重道远,下面谈谈自己一些想法:想法一,关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把握新教材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一定的数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实物,引导学生在摸一摸、量一量、议一议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个的模型。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要将空间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其次,教会学生识图,培养图感,不时的让学生画图,在教学中多小结基本图形,如平行线间加角平分线得等腰三角形。初一学生尤其要这样做。 第三,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空间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初步形成正确概念,理解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空间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图形,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圆锥,圆柱侧面展开图时可以用萝卜来实验。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像力、直观洞察能力、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 首先,培养图感,这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积累,培养感觉,这需要一定质量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量的基本图形,及基本结论,基本题型。 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对几何问题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推测,可能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审题时注意结论和条件的关系。如给直角这个条件,你会想到什么有关的知识。 第三,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多让学生参与题目解答的设计多给学生思路分析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分析。如一题多解及解法优化。如经常学生碰到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来证明的但他们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可以用中垂线性质解题的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这些都是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欠缺。

三、浅谈如何强化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最近更新

思维视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