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策略网 > > 策略要闻 > 怎样才能做好应用题?

怎样才能做好应用题?

来源:https://www.sivi8.com 时间:2024-07-0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怎样才能做好应用题?

一、抓住找等量关系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思考问题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有特定的方向、方法,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对于学生掌握思维策略来书,是要有一定的步骤、顺序的,这就是思维的有序性。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要理解题意,通过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准确地分析理解分率句,找准等量关系。从审分率句到找准等量关系的思维过程有几步,都是学生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如何将内在的思维过程外显呢?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训练的:

1、细审分率句,明确单位“1”。

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能够清楚地对所给的分率句作出分析,确定单位“1” 。

2、画批。

把分率句中的单位“1”用“===”标出,对应的数量用“ ”,重点字词用着重点标出。

如:种柳树的棵数是植树总棵数的3/4。

学生画批的过程是深入审题的过程,是分析思考的过程,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是形成能力的过程。

3、画线段图

对于解答分析分数应用题,画线段图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4、找、写等量关系。

寻找等量关系要紧紧地联系学生的实际,首先让学生明确是部总关系还是比较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分率句学生理解很困难,找等量关系存在困难,

(1)寻找单位“1”的训练

例:在下面的句子中,用横线画出单位“1”的量。

a、看了一本书的1/3 ;

d、水结冰体积膨胀1/11。

(2)寻找分率对应量的训练

例:看了一本书的1/3。

全书的(1/3)和(已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1- 1/3)和(剩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1- 1/3×2)和(剩下的页数比已看的多的页数)相对应。

透彻理解分率句的意义,找出相对应的量与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突破口。

(3)训练写等量关系式:

例:实际用电比原计划节约了1/9。

等量关系式:原计划×1/9=节约的; 原计划×(1- 1/9)=实际用电等等。

二、 变换单位“1”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对“1”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对单位“1”变化规律的掌握,不仅直接关系到解题效果,而且对发展儿童的智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五(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

(1) 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

(2) 男生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3) 全班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9,女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全班的1/9。

通过单位“1”的选择、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思习惯,和自觉选择最佳解法的能力。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联想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够揭示现象的本质及现象间的多种内在联系。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在对学生进行对理解的训练时,使学生在对分率句的直接关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得出对分率句的间接关系的理解,

如:见到“甲数是乙数的4/5”这句话时,马上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和4/5相对应的量。继续联想,还可以想到:如果已知乙数,求甲数可以列出下式:乙数×4/5=甲数;如果已知甲数,求乙数可以列出下式:甲数÷4/5=乙数;还可以想到:甲数比乙数少1/5,如果已知乙数,求甲数比乙数少多少?可以列出算式:乙数×(1-4/5)= 甲数比乙数少的数:还可以想到:甲、乙两个数的和是乙数的9/5,如果已知乙数,求甲、乙两个数的和,可以列出算式:乙数×(1+4/5)=甲、乙两个数的和……

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们对解答分数应用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掌握了对分率句的分析思维方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所给的条件问题就能有的放失地解决问题。还能够通过联想找到有间接关系的等量关系,为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高中时期能提高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最近更新

策略要闻排行榜精选